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1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最高领导人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这宣告着我国城镇从过去“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小城镇模式,正转变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建设都市圈的道路。
这种思路的转向,也符合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从低收入地区到高收入地区,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
也就是说,城镇发展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核心城市上,国家中心城市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引领者和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国共有九大中心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据《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6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分来看,上海、北京、广州处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第一梯队,各项指标领先优势显著;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处于第二梯队,发展态势良好;西安、郑州处于第三梯队,提升空间较大。
这九大全国中心城市,集中了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将辐射带动全国19个城市群的发展。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到2035年,全国现代化都市圈格局要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楼市相对论制图
从城市群到都市圈,核心大城市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现在基本确定“19+2”城市群分布格局:19个城市群,加以新疆喀什和西藏拉萨为中心的两个城市圈。
在都市圈内,强调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清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市场。
这将进一步巩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第一梯队中,北上广是历史悠久,经济文化活跃的国际化都市。
纵向看,这三座古老的城市繁华了上百年,现在仍风华正茂,迸发出生机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人才汇聚。
| 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北京—天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
| 直辖市之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
| 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
对于这三大城市发展方向,可从当前的政策方针窥见一二。
目前,北京市正“腾笼换鸟”,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表示:“要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推进腾笼换鸟,进一步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企业、产业,换上会下金蛋的鸟。”
这个计划疏解了不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导致北京“外来人口三年负增长,常住人口呈现两连降”。
根据规划,北京市将成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从中心城六区、通州副中心、辐射到环京,不断加强京津冀之间区域合作互通。
广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心城市,近日因楼市变相松绑政策,频上热门。
首先,南沙区本科以上购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限制政策,传遍网络。接着,黄浦区宣布:“在黄埔工作半年的符合条件人才,杰出人才父母、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均不受户籍限制可买房。”
从楼市的角度来看,都是利好政策。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角度看,降低人才安居门槛,更好地留下人才,是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唯一中心。这奠定了上海在该区域的绝对优势地位。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
上海将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城市群范围非常广,创造的经济活力非常强。
第二和第三梯队的国家中心城市,都有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规划在路上。
天津作为京津冀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作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各自担负起区域发展领头羊角色。
楼市相对论制图
近年来,除了北上深这种超大城市以外,各个城市都在放低落户门槛,郑州实现租房即可落户。
目前,人口规模上,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经济规模上,9大国家中心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0%左右;在GDP增速上,9大国家中心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大多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了土地、经济、人口高效率整合,以少量土地供养了大量人口,创造了可观的GDP。
老百姓都是用脚投票,未来人口和产业一定是向经济活力更强、就业机会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聚集 ,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周边大城市,也会因为都市圈协同发展焕发活力。
当然,除了官方宣布的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外,中国还有比肩国家中心城市的超级大都市,如深圳。
此外,还有实力强劲的后备军,如沈阳、南京、杭州、青岛、济南、厦门和长沙等强二线城市。
若要问中国未来机遇在哪里?那么,一定是在这些城市里。参考资料:经济日报 中国有9座国家中心城市,我在北京,你在哪?